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纵向调查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6)

引用 1|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0 d、60 d、100 d对8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进行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上臂围(MUAC)、腰围(WC)等人体学测量,同时测量脂肪组织(FM)、体脂百分比(%BF)、去脂组织(FFM)及去脂组织百分比(%FFM)等人体成分,并进行生化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测量,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变.结果 人体学测量结果显示,在移植后100 d内患儿体质量、BMI、TSF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在移植后30 d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上升(P<0.05,P<0.01),WC在移植后100d内持续升高(P<0.01);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显示,%BF、FM在移植后60 d内明显升高(均P<0.05),%FFM在移植后60 d内显著降低(P<0.01);生化测量结果显示,ALB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PreALB在移植后60 d内显著上升(P<0.01).结论 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 d内,多数人体学及人体成分测量指标下降;而在移植后60 d则存在FFM丢失和FM不断蓄积的现象.不建议将ALB和PreALB作为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