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部腺样囊性癌的CT诊断与预后的相关性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2020)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对腭部腺样囊性癌(ACC)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表现与生存预后(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腭部ACC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腭部A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增强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及定期随访.结果 CT平扫示腭部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CT值18~51 Hu.增强扫描示不均匀强化58例(63.0%),部分呈筛孔状;均匀强化21例(22.8%);无强化13例(14.2%).55例(59.8%)肿瘤CT表现为邻近多个神经解剖孔道结构侵犯,翼腭窝受累(33/92,35.9%)同时累及腭大孔(55/92,59.8%);圆孔受累(25/92,27.1%)同时累及腭大孔(55/92,59.8%)、翼腭窝(33/92,35.9%).92例ACC患者的五年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分别为95.2%和86.4%.多因素COX比例分析示圆孔受累是影响腭部ACC总生存期(HR=7.8,P=0.05)及无病生存期的变量因素(HR=4.1,P=0.004),而翼腭窝、腭大孔为非变量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上圆孔有无受累与患者总生存期(P=0.02,95%CI 81.6~96.3)和无病生存期(P=0.001,95%CI 76.3~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腭部ACC具有沿周围神经孔道腭大孔、翼腭窝、圆孔侵袭性生长的CT特征,当CT显示圆孔受侵犯时可能会影响腭部ACC的预后.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