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6)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LA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TA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病毒治疗,持续48周后检测患者相关肝功能以及肝硬化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48周的治疗,四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和TA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9.775、10.148, P =0.012、0.008);四组患者的病毒复制均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11.275、12.198、15.645,P =0.037、0.016、0.003);四组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亦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13.534、11.009、12.756, P =0.015、0.022、0.019)。结论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硬化程度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