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2015)

引用 1|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脑内递质出现异常,导致脑内存在病变,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是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作。环境因素主要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来实现两者交互作用。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单卵双生子,同时患有通神分裂症的几率只有50%[1],说明并不是只有基因的变化导致疾病,表观遗传学解释了在不改变基因型的情况下环境如何致病。表观遗传学的机制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croRNA、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 染色体失活等。本文将从与精神分裂症相系密切的的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 microRNA 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