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wf(2017)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五项质控血浆低温冷冻后复融方式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验室成本控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国 IL公司 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同批号试剂和质控品进行该项研究:常规做完质控后,立即将剩余质控品分装到2个 EP管中并冻存于-40℃,24 h后通过室温放置30 min和37℃水浴快速两种方式复融,并随当日质控物一起进行检测,连续收集20组数据分析两种复融方式对凝血系列质控品质控参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室温复融组复融后测定的 APTT,PT中值和高值,FIB中值,D-Dimer高值复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FIB高值平均升高0.23 g/L(t=4.0269,P<0.05);TT中值平均缩短0.46 s(t=-3.8138,P<0.05),TT高值平均缩短0.41s(t=-3.9728,P<0.05);D-Dimer低值平均增加14.75 ng/ml FEU(t=2.2816,P<0.05)。37℃水浴快速复融组复融后测定的 APTT,PT,FIB,TT,D-Dimer两个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商用凝血质控品短期冻融后只要遵循快速复融原则并及时检测,是可以作为二次质控物来应用,其他实验室可作为参考。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coagulation quality control,freezing and thawing,stabilit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