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HIV耐药警戒线调查研究

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2017)

引用 1|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发现且尚未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的耐药基因序列,了解陕西省 HIV耐药毒株的传播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艾滋病病毒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DR-TS),对47例16~25岁新确证 HIV感染者的阳性血清,用 In-house方法测定 pol基因区部分序列,采用在线 CPR软件判断是否存在传播性耐药基因突变,并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 HIV在线耐药数据库中进行耐药程度分析,使用 MEGA5.0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亚型.结果 47份样本中没有发现传播性耐药基因突变,但有14份样本发现有与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包括蛋白酶区的T69N,E138A和V179D/E突变位点,反转录酶区的A71T/V和L10I/V突变位点;其中在CRF01_B亚型的一份样本中出现了K103R位点,其与 V179E存在协同作用,导致对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等药物的中度耐药.其余13份样本中发现的突变位点或可引起部分药物的低度潜在耐药,没有实际临床意义.基于 pol区基因型分型,共有四种亚型,其中以CRF01_AE为主(26/47),其次为CRF07_BC(17/47).结论 陕西省 HIV耐药株流行率<5%,属于低度流行水平,个体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还需定期进行耐药警戒线调查研究.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