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7)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收缩期及舒张期能量损耗和循环变化,评价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 选取26例非梗阻性HCM患者(HCM组)和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在标准心尖四腔、三腔及两腔观提取收缩早期、收缩中期、收缩晚期、舒张早期、舒张中期及左房收缩期6个时相的循环参数(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和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能量损耗(EL)的参数,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变化.应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获取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室间隔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之比(E/e)、Tei指数及心指数,并将其分别与各时相循环和能量损耗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在舒张早期心尖段、左房收缩期中间段、收缩早期基底段,以及收缩中、晚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E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EL在各个时相从基底段到心尖段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在舒张早期涡旋数量和舒张中期涡旋数量、涡旋面积、循环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收缩早期、收缩中期仅涡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早期循环强度与E呈正相关(r=0.456,P<0.01);左房收缩期循环强度与A呈正相关(r=0.485,P<0.01);收缩中期基底段EL与心指数呈负相关(r=-0.363,P<0.01);左房收缩期基底段、中间段EL与E/e均呈正相关(r=0.310,P<0.05;r=0.444,P<0.01).结论 VFM技术能量损耗和循环参数对于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更加敏感,可作为评价心脏早期功能变化的新指标.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