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识别盆腔内活性骨髓优化老年直肠癌放疗计划的可行性研究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20)

引用 2|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MRI识别盆腔内造血活性骨髓,优化老年直肠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Ⅱ、Ⅲ期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依据MRI识别盆腔活性骨髓法(MRI法)及CT图像骨窗下勾画骨髓腔法(CT法)两种方法勾画盆腔骨髓,并设计MRI-IMRT及CT-IMRT两种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方法定义的骨髓体积及IMRT计划的骨髓及靶区、其他危及器官(小肠、膀胱及股骨头)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 MRI法勾画的盆腔骨髓平均体积为(374.42±138.58)cm3,CT法为(1142.56±118.72)cm3,MRI法勾画的盆腔骨髓平均体积明显小于CT法,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IMRT计划的盆腔骨髓各剂量体积受量均低于CT-IMRT计划,两种计划间盆腔骨髓V5、V10及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MR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及其他危及器官各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Ⅱ、Ⅲ期老年直肠癌新辅助IMRT中,采用MRI能较清晰的识别盆腔造血活性骨髓范围,相较于传统的CT图像勾画骨髓腔方式,可明显缩小骨髓体积,利于IMRT计划实施.MRI-IMRT计划在保证靶区覆盖率,且不增加周围危及器官受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盆腔活性骨髓低剂量辐射剂量体积(V5、V10及V20).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