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gomery T型硅酮支架治疗声门下狭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2016)

引用 0|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医源性损伤是引起声门下狭窄的主要原因[1]. 因"声门下"位于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手术并不能完全切除狭窄部位且容易导致双侧喉返神经麻痹[2] ,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疗效不一,这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之一. 其中T型硅酮支架也是治疗声门下狭窄的方法之一[3-4] ,此前的T型硅酮支架为国产材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应用不足.2014 年我国引进了 Montgomery T 型硅酮支架(简称"T管"),目前,我国关于T管治疗声门下狭窄仅见个案报道,且缺乏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方面的系统报道[5]. 本研究总结了12例患者共13例次硬质支气管镜辅助下T型硅酮支架治疗声门下狭窄的早期并发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