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舌下络脉变化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2018)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舌下络脉各种特征变化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4例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大学联合研制的舌象采集仪器进行舌下络脉采集.运用中医舌象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舌下络脉长度、宽度、迂曲程度和颜色深浅进行判断和等级分类,同时采集病人血常规各项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与舌下络脉各种特征变化程度有关联和呈线性趋势的血液成分指标,经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NYHA分级心力衰竭病人舌下络脉长度、宽度、迂曲程度和颜色深浅与筛选出的血液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分析其相互影响作用,预测变化趋势.结果 舌下络脉长度变化与血常规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百分比(P-LCR)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长度有增加趋势;宽度变化与血常规中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MPV、PDW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着MCHC浓度升高其舌下络脉宽度有变细趋势;迂曲程度变化和血常规中PLT、PCT水平呈负相关(P<0.05);颜色变化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PDW、P-LCR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着PDW水平增加络脉颜色有加深趋势.结论 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舌下络脉特征变化与血常规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与血小板活性成分关系较密切,观察舌下络脉可能是判断心力衰竭病人缺血缺氧和血液瘀滞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心力衰竭病人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