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技术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2018)

引用 1|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采用重心摆动面积测定方法、表面肌电图(sEMG)以及平衡功能、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等作为评价指标,观察悬吊技术(S ET)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在医院登记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悬吊技术.采用重心摆动面积测定方法、sEMG以及平衡功能、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等,评价两组病人躯干控制肌群(左右竖脊肌、腹直肌)s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MBI)、站立位重心摆动面积、左右竖脊肌和腹直肌sEMG值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MBI指数、FMA评分、站立位重心摆动面积、左右竖脊肌和腹直肌sEMG值及SF-36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相较于常规康复干预措施,悬吊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病人平衡功能,更有利于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提高,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