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甲基化胞裂蛋白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和腺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冷霞,刘菲, 杨志文, 朱康健,史玉雪,余祖红,陈卫昌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2018)

引用 5|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 ,病死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1 ]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 ,死亡病例约14万 ,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2 ] .结直肠癌多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 ,早期发现腺瘤并切除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糖蛋白肿瘤标志物检查等.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的主要方法 ,但充分的肠道准备、侵入性操作、隐私暴露和患者的恐惧心理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于人群筛查.粪便隐血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免疫化学法(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和愈创木脂化学法 ,FIT 逐渐取代传统愈创木脂化学法 ,对结直肠癌的筛查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 ] ,具有简便易操作等优势 ,但粪便标本取样不便 ,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并且可能需要多次检测.常用的糖蛋白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A19-9、CA125、糖类抗原抗原72-4和糖类抗原211等 ,但单一指标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不高.因此 ,需要更简便、诊断价值高且受检者依从性良好的检查方法,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