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部感染和氧合指数为控制窗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2019)

引用 8|浏览1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以肺部感染和氧合指数(OI)为控制窗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OI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并给予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比较2组通气前、出窗时、通气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及OI指标变化,再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死亡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通气前、出窗时HR、RR、PaO2 、MAP、OI监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后上述指标较通气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其中观察组通气后R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OI显著上升(均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再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感染、OI均是临床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有效切换点标准,但OI指数在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降低VAP风险方面优于前者,可为临床制定机械通气策略提供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