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回顾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2015)

引用 7|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3月149例MM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或E-CHOP(依托泊苷+CTX+表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化疗联合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采集获得CD34+细胞数、成功(获得的CD34+细胞数≥2×106/kg)率、优良(获得的CD34+细胞数≥5×106/kg)率].分析性别、年龄、疾病类型、DS分期、ISS分期、动员前治疗情况、动员时疾病状态、动员方案等因素与采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149例患者共进行了177例次动员采集,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为3.20(0.13~22.34)×106/kg,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分别为74.5%、27.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0岁/≤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Ⅲ/Ⅰ+Ⅱ)、ISS分期(Ⅲ/Ⅰ+Ⅱ)及动员方案(E-CHOP+G-CSF/CTX+G-CSF)与采集获得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但>60岁的患者单次采集成功率较低(P<0.05),DSⅢ期的患者采集优良率较低(P.<0.05);动员前疗程数≤6、动员时疾病状态为部分缓解及以上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好.动员前治疗情况影响干细胞采集成功率(P=0.006),疗程数>6的患者干细胞采集失败风险高(OR值为3.57,95% CI 1.45~8.78).结论 性别、年龄、诊断类型、DS分期、ISS分期、动员采用的化疗方案对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无影响,但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两次动员.动员前疗程数较少、动员时相对稳定的疾病状态有利于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