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检测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8)

引用 0|浏览2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c-myc、Bcl-2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DLBCL患者94例,收集手术时切除的DLBCL组织作为病例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Bcl-2基因结构,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分析其与c-myc、Bcl-2基因异常的关系.所有患者均进行R-CHOP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评价患者预后,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c-myc、Bcl-2基因正常患者、异常患者的 IPI 得分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94例 DLBCL 患者中,FISH 检测结果显示,c-myc 基因正常66例(70.21%),扩增例数21例(22.34%),易位7例(7.45%);Bcl-2基因正常例数67例(71.28%),扩增例数23例(24.47%),易位4例(4.26%).c-myc基因与Bcl-2基因同时异常(双打击)12例(12.77%).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侵犯部位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明显高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临床有效率和PFS,而c-myc、Bcl-2基因正常、非双打击的IPI得分分别明显低于c-myc、Bcl-2基因异常、双打击的IP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老年DLBCL患者存在c-myc、Bcl-2基因易位或扩增,c-myc、Bcl-2基因结构异常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临床有效率和PFS降低,预后较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