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7)

引用 4|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PC)/脾脏长径(SD)比值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人群中预测EV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1例CHB肝硬化合并EV患者,同期32例不伴EV的CHB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患者接受上消化道内镜、常规实验室指标和腹部B超检查,采集相应数据.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V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PC/SD比值对EV的预测效能.结果:EV组PC/SD比值明显低于非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8.2±327.0对1 105.9±426.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D比值与EV的存在独立相关(OR=57.29,95% CI: 15~21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PC/SD比值预测E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最佳界值为842,相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5.0%、90.7%和64.9%.结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PC/SD比值用于CHB肝硬化合并EV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使大部分非EV患者免于不必要的内镜检查.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