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进展期腺瘤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6)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EMR治疗较大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陆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结直肠息肉治疗病例,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以腺瘤大小、位置、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学为变量,分析腺瘤整块切除和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6例患者106枚腺瘤,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9±10.8)岁;整块切除89枚(84.0%),术中少量出血23枚(21.7%),无穿孔及迟发性出血;术后随访观察52枚(49.1%),平均随访时间(6.4±3.9)个月,仅1枚(2.0%)腺瘤发现可疑残留,术后病理为炎性改变.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组织学分化(OR=3.4,95% CI:1.2 ~ 13.2)和腺瘤位于弯曲部位(0R=3.1,95% CI:1.0~12.6)是影响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分化(OR =5.1,95% CI:1.1 ~23.2)和腺瘤直径≥3.0 cm(OR =28.7,95% CI:1.1 ~749.8)是整块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 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整块切除率高,无迟发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