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特征分析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2018)

引用 4|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AMI合并CS临床应用IABP的住院患者,共23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治疗及IABP应用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较存活组年龄偏高,女性患者偏多,发生CS时血射血分数较低,CKMB及血乳酸肌酐较高.死亡组发生机械并发症及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较多,且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未进行任何血运重建者较多.存活组急诊PCI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示,高龄(年龄>60岁)、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不全、高乳酸值(>2μmol/L)、低射血分数(<50%)及病变血管≥2支为导致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CS患者,尤其是基础状态差、冠状动脉病变重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极高.IABP作为桥梁,为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尽快血运重建等方面有着积极地意义.在IABP支持下进行及时血运重建,是挽救高危患者生命的关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