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Chinese Journal of Multiple Organ Diseases in the Elderly(2018)

引用 5|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超早期溶栓分为2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溶栓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4.5 h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凝、降压等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 t 检验或 χ2检验.结果 治疗24 h 后,溶栓组患者的 APTT [(32.9 ±2.8) vs (30.1 ±3.0)s]、PT[(13.7 ±1.6) vs (12.8 ±1.5)s]、TT[(17.3 ±1.0) vs (16.1 ±1.3)s]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患者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2.6 ±0.4) vs (2.9 ±0.6) g/L,P<0.05].治疗前,溶栓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14 d、28 d后,溶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溶栓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溶栓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5%vs 64.62%,P<0.05).溶栓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13例静脉输液部位皮下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发生.结论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远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