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研究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2018)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初诊的CML-CP患者接受口服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 mg/次,每日1次,评价治疗3、6、12个月时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94例CML-CP患者均治疗≥3个月,其中治疗≥6个月者87例,治疗≥12个月者78例.治疗满3个月时,88例(93.6%)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CHR).51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18例(35.3%)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其中7例(13.7%)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94例患者均进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检测,其中BCR-ABL≤10%的患者有68例(72.3%),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BCR-ABL≤0.1%)的患者有9例(9.6%).治疗满6个月时,85例(97.7%)获得CHR.48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34例(70.8%)获得MCyR,其中17例(35.4%)获得CCyR.87例患者均进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检测,BCR-ABL≤1%的患者有44例(50.6%),达到MMR的患者15例(17.2%).治疗满12个月时,所有患者(100%)获得CHR.60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49例(81.7%)获得MCyR,其中41例(68.3%)获得CCyR.78例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检测,达到MMR的患者22例(28.2%).Ⅲ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5%、2.1%、4.3%,无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依次为恶心(51.1%)、呕吐(30.9%)、疲劳(7.4%)、皮疹(23.4%)、发热(12.8%)、头痛(14.9%)、腹泻腹痛(37.2%)、周围浮肿(51.1%)、肝功能异常(6.4%),多为Ⅰ~Ⅱ级,Ⅲ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极少见,仅5例(5.3%)患者发生Ⅲ级皮疹,无一例患者出现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初诊CML-CP的早期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