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0)

引用 2|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为该病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13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住院19(14,27) d时淋巴细胞亚群(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γ干扰素]的变化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14例)、普通型组(92例)和重症组(包括重型和危重型患者,29例)。44.4%(60/135)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42.2%(57/135)的患者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相比,重症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Z=4.379、3.799,均 P<0.01)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 Z=2.684、3.306, P=0.022、0.003)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3%(24/95)的患者B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重症组B淋巴细胞计数最低[88(56,189)/μL],下降发生率最高[52.2%(12/23)];3组间B淋巴细胞计数和下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199, χ2=11.723, P=0.045、0.003)。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相比,重症组患者IL-6( Z=-4.022、-4.108,均 P<0.01)和IL-10( Z=-3.261、-4.006,均 P<0.0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间IL-2、IL-4、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L-6水平与病毒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0.301, P=0.007)。 结论: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可能为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是治疗重症患者的关键。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