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杆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20)

引用 2|浏览1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征、治疗策略选择与转归。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布鲁杆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61.5±11.5)岁(范围45~79岁);体质指数(23.0±2.8)kg/m 2(范围18.4~26.1 kg/m 2)。5例为农村居民,1例为城市居民;4例为农民,1例为牧民,1例无业;1例有疫区接触史,1例曾从事屠宰行业;急性PJI 3例,慢性PJI 3例。3例为膝关节PJI,其中1例因膝关节绒毛结节滑膜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为髋关节PJI,其中1例因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因股骨头坏死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表现为全身发热,5例局部伤口红肿,4例合并窦道。入院当日5例有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血C-反应蛋白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例血白细胞介素-6升高、2例血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关节活动受限:3例髋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75°,伸直0°;3例膝关节受累患者平均屈曲67°,伸直-8°。X线片表现:1例假体松动伴感染,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2例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的患者均有病理中性粒细胞计数阳性,关节周围组织或关节液布鲁杆菌培养阳性者4例(1例为混合感染),血布鲁杆菌抗体阳性2例。 结果:急性PJI中2例采用保留假体清创及更换衬垫术、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慢性PJI中1例采用二期翻修术、2例采用一期翻修术。抗生素治疗中均使用了利福平、多西环素等布鲁杆菌特异性抗生素,疗程3~12周。出院前5例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降至正常范围,2例血白细胞介素-6降至正常范围(有1例未检测),4例血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5例体温降至37.3 ℃以下。1例术后间断出现发热,并于2个月后出现切口红肿渗液,输注左氧氟沙星后痊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感染均未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在位良好。结论:对布鲁杆菌PJI,布鲁杆菌培养阳性及布鲁杆菌抗体阳性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治疗上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或翻修术,结合布鲁杆菌特异性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