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和多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寰枢椎影响的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20)

引用 2|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54.3±8.4)岁(范围:40~79岁)。126例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60例,脊髓型41例和混合型25例。根据手术节段数量分为:单节段手术组20例;双节段手术组45例;多节段手术组61例,包括3节段51例、4节段10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其中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 2-7、C 0-1、C 1-2曲度和活动度以及枢椎斜坡角度(C 2Slope)。 结果:126例随访时间(25.6±7.2)个月(范围:14~38个月)。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4±15.5)、(117.6±15.6)、(170.2±28.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5±5.2)、(37.2±30.5)、(63.4±4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单、双节段组上颈椎曲度、活动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节段组术后寰枕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5°±6.1°增至术后3个月的16.1°±13.9°和术后1年的15.3°±4.8°,上颈椎曲度、枢椎斜坡角度分别由术前21.0°±7.6°、6.1°±6.7°减至术后3月18.6°±7.7°、4.3°±6.9°和术后1年19.7°±7.2°、5.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上颈椎曲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向术前水平恢复,寰枕关节曲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双节段ACDF对于前凸曲度维持效果更好,且对上颈椎无显著影响,但多节段融合会影响前凸曲度维持、限制颈椎活动范围,引起寰枕关节应力及活动度增加、退变风险增大。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