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2018)

引用 5|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分析2005年2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情况.其中男93例,女59例;年龄18~67岁,平均40.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2.3个月.术后按照创伤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创伤性关节炎组和创伤性关节炎组,将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体重)、骨折相关因素(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是否发现有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术后相关因素(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劳动强度)对是否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非创伤性关节炎组111例,男67例,女44例,年龄大于40岁55例,≤40岁56例;创伤性关节炎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40岁23例,≤40岁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P=0.473)、性别(P=0.732)、体重(P=0.072)、受伤机制(P=0.441)、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P=0.089)、手术入路(P=0.113)、负重时间(P=0.51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类型(P<0.001)、手术时机(P=0.016)、是否有股骨头软骨缺损(P=0.007)及复位质量(P<0.001)及手术后劳动强度(P=0.034)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创伤性关节炎组患者在复杂骨折、晚期手术、合并股骨头软骨缺损、复位质量差、术后劳动强度高方面的比例均低于创伤性关节炎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骨折复位质量(P<0.001)和术后劳动强度(P=0.039)是影响创伤性关节炎是否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手术后残留移位分解为台阶移位和裂隙移位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台阶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强相关(r=0.699),裂隙移位与创伤性关节炎中等强度相关(r=0.432).结论 骨折复位质量和术后劳动强度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减轻台阶移位是提高复位质量的重点.手术中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尽量减轻台阶移位,手术后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生的有效措施.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