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表达水平在预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2020)

引用 2|浏览1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1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男4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6(29~75)岁,其中≤60岁41例,>60岁20例。患者行系统治疗前,单个器官转移36例(59.0%),≥2个器官转移25例(41.0%);肺转移17例(27.9%),肝转移54例(88.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52例,异常4例。MSKCC危险分层(共57例)低危组34例(59.6%),中危组23例(40.4%)。6例(9.8%)初诊时即存在远处转移,其中4例接受原发灶减瘤术;余55例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的PD-L1表达水平,将肿瘤细胞膜检测到PD-L1染色≥1%定义为PD-L1阳性表达。分析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点亚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数据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6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1例、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2例、未分类2例。WHO/ISUP核分级(共52例)为1~4级分别为4例、20例、19例、9例。T 1期、T 2期、T 3期、T 4期(共60例)分别为26例、12例、20例、2例。淋巴结阳性5例,阴性56例。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0例、11例、21例、8例。61例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24.6%(15/61)。WHO/ISUP核分级1~4级的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1/20)、31.6%(6/19)、44.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随WHO/ISUP核分级的增加,PD-L1阳性表达率升高,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 P=0.006)。基线LDH水平正常组和异常组的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2%(10/52)和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DFS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 P=0.045)、年龄( P=0.014)、WHO/ISUP核分级( P<0.001)、T分期( P=0.015)、N分期( P=0.026)、TNM分期( P=0.005)与DFS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WHO/ISUP核分级为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HR=1.8,95% CI 1.1~2.9, P=0.018)。单因素( P=0.154)和多因素( P=0.902)分析结果均显示,PD-L1不是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OS的预后因素。OS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WHO/ISUP核分级( HR=3.0,95% CI 1.1~8.0, P=0.033)和MSKCC危险分层( HR=5.9,95% CI 1.2~29.7, P=0.03)。 结论: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WHO/ISUP核分级越高,PD-L1阳性表达率越高。PD-L1阳性表达并不是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