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内镜引流在疑似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2016)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内镜引流在疑似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在2010.1~2014.12期间,对收治入院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将评估后的病人分成3组:肿瘤可切除组;肿瘤肯定不能切除组;肿瘤疑似可切除组.可切除组采用手术治疗,肯定不能切除组采用内镜治疗(内镜治疗不成功者采用PTCD),对疑似可切除组采用术前内镜引流,1~2天后再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探查能够切除肿瘤者则予以切除,不能切除者则直接关腹.本文主要对疑似可切除这一组病人(共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6~63岁,平均年龄52岁.术前Bismuth分型:Ⅱ型2例,Ⅲ型11例,Ⅳ型4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均不能确定肿瘤能否切除,外科手术前1~2天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1例)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术(ERBD,6例).术中探查提示:胆囊癌侵及肝门部胆管3例,均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肝癌侵及肝门部胆管4例,行左半肝切除联合右肝管空肠R-Y内引流术1例,3例行肿瘤活检术;原发性胆管癌10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2例,余6例仅行肿瘤活检.7例病人术后1~2周将鼻胆管引流改为塑料支架引流.全组1患者出院时均无胆道外引流管,黄疽有效缓解率为100%.结论 对疑似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2天先行内镜引流,既可增加该类病人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也可有效避免对术中明确不能切除的患者实施“U”型管外引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