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Orthopaedic Biomechanics Materials and Clinical Study(2020)

引用 0|浏览1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14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37.4±11.2)岁(11~63岁);病程(7.5±2.1)个月(4~13个月).病灶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5例、骶椎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骨样骨瘤.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来评估脊髓功能,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1±2)个月(19~4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减小到(0.7±0.7)分,VAS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由术前(53.8±8.1)分减小到(21.2±5.9)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3个月随访D级2例,E级12例,末次随访中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ASIAE级.术后1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症状,经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余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等并发症.结论 位于椎体及附件的脊柱骨样骨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薄层CT能够快速准确诊断及定位瘤巢,而对于毗邻神经及血管的肿瘤,积极的手术切除仍是脊柱骨样骨瘤的有效治疗方式.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