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因素对胸腔镜术后患者转归的影响:不同镇痛方式的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镇痛方式评价麻醉因素对胸腔镜术后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5):对照组(C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T组)和ESPB联合TPVB组(ET组)。麻醉诱导前即刻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E组、T组和ET组分别行患侧ESPB、TPVB和ESPB联合TPVB。T组和E组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混合地塞米松5 mg,ET组于椎旁间隙注入0.5%罗哌卡因5 ml,后退针尖触及横突骨质另注入15 ml。神经阻滞操作完成后15 min时,采用针刺法检测阻滞平面,达T 4-6脊神经支配区域为阻滞成功。术毕行PCIA治疗并入PACU。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于神经阻滞操作前即刻(T 0)、手术30 min(T 1)、气管拔管后30 min(T 2)和术后24 h(T 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于气管拔管后15 min(T 4)、术后6、12、24和48 h(T 5-8)时记录患者咳嗽VAS评分;术后48 h随访,记录PCIA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用量及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余3组T 4-6时咳嗽VAS评分降低,PCIA按压次数减少,氟比洛芬酯用量、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T 1,2时血浆Cor和ACTH浓度降低( P<0.05);与E组比较,T组和ET组T 4时咳嗽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和氟比洛芬酯用量降低( P<0.05);与T组比较,ET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PVB改善胸腔镜术后患者转归的效果优于ESPB和TPVB联合ESPB。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