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中心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19)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区域性中心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疾病特点及诊疗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栓发生部位、符合DVT危险因素的人群比例及其治疗方案.结果 共1032例DVT患者,其中男性501例,女性531例.急性期患者为65.02%(671/1032).临床特点:(1)DVT易累及左下肢;(2)混合型血栓最常见(76.48%,868/1135);(3)符合DVT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91.28%,942/1032)、 合并心脑血管病史(36.72%,379/1032)、 创伤/手术史(27.33%,282/1032)、久坐卧史(22.38%,231/1032)、男性吸烟史(43.51%,218/501)等;(4)DVT也常见于手术后患者:骨科手术(47.73%,84/176)、妇产科手术(14.77%,26/176)、普外科手术(13.07%,23/176)、血管外科手术(7.95%,14/176)、泌尿外科手术(7.39%,13/176)及神经外科手术(3.98%,7/176).(5)急性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90.57%,586/647),而慢性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升高的比例仅63.19%(115/182).治疗趋势方面:(1)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率为74.71%(771/1032);(2)急性期患者中有22.95%(154/671)接受了导管溶栓,低分子肝素作为院内抗凝药物的使用率逐年升高;(3)院外治疗方案中利伐沙班逐渐代替传统的华法林,成为常规抗凝药物.结论 下肢DVT在本区域中心医院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复杂,需要得到重视,关于DVT的诊疗规范性仍需得到加强.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