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重建术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2020)

引用 2|浏览27
暂无评分
摘要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抗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的问世,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这也导致了术后远期胆胰疾病的发生率相应上升. 这类病人临床处理十分棘手,传统手术治疗难免使病人经受再次手术的创伤,且使部分原来通过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的病人失去微创意义. 随着近年内镜技术的发展,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此类病人. ERCP固有的微创性、可重复性优势是传统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一例成功的消化道术后ERCP可使病人临床获益最大化,是消化道术后胆胰疾病病人的福音[1-2]. 2018年,中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消化道重建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首先推荐内镜治疗;对于Roux-en-Y吻合等解剖结构较复杂、 需行胆总管取石的病人,气囊小肠镜辅助的ERCP应作为一线干预方式[3].消化道重建术后的ERCP操作困难,风险较高,极具挑战性.笔者结合本单位近20年的相关操作治疗经验,浅析消化道重建术后ERCP的分类特点和处理策略,供内镜及外科同道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