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15)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经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为FSGS的25例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FSGS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未愈组和恶化组,分析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伴发病、发病时间、活检时间、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穿刺时24 h尿蛋白定量、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硬化肾小球百分比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分析蛋白尿水平和肾功能不全程度与肾小球硬化程度的相关关系.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关联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好转组、未愈组、恶化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病时间(肾移植术后至FSGS发病的时间)、活检时间(FSGS发病至移植肾活检时的时间)、基础免疫抑制方案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好转组、未愈组、恶化组患者穿刺时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144 ±47)、(232±103)、(410 ±208) μmol/L,硬化肾小球百分比分别为(0.24±0.19)%、(0.56±0.23)%、(0.49±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3和4.01,P均<0.05).25例肾移植术后FSGS患者尿蛋白定量与穿刺时血肌酐水平无明显相关(r=-0.019,P>0.05);尿蛋白定量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316,P>0.05).结论 移植肾FSGS临床表现与原发FSGS相似,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移植后出现蛋白尿早期,应及时进行移植肾活检并给予相应治疗.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