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9)

引用 6|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例;另选择同期妇科查体正常的绝经后女性3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2~4月就诊的69例PMB患者为模型验证对象.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ET)、反复阴道流血和糖尿病史建立恶性风险模型,以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构建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价值,并对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①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指标ET、V、VI、FI、VFI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指标中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 =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 =0.82),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总分4~8分,截断评分值≥6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7).③恶性风险模型总分0~9分,截断评分值≥4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0).④两种模型联合应用预测价值(AUC=0.94)显著高于恶性风险模型(Z =3.126,P=0.039)和三维能量超声模型(Z=2.970,P=0.043);而恶性风险模型与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4,P=0.092).⑤69例PMB验证对象采用联合模型进行预测验证,AUC=0.89,灵敏度为95.48%,特异度为83.97%,与模型建立时联合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8,P=0.126),具有可重复性.结论: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PMB女性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