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发病率及危险因素--7年回顾性队列研究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因非脱垂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泌尿功能的长期影响,并探讨术后尿失禁( UI)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非子宫脱垂良性疾病(术前均无UI及脱垂,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行全子宫切除术或非子宫切除术者共560例,其中行全子宫切除术者384例,非子宫切除术者176例(对照组)。分别进行电话问卷随访,通过中文验证版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及尿道疾病程度分类问卷(UDI-6)完成术前、术后1年、3年、5年、7年的主观泌尿功能评价调查,观察术前无脱垂或尿失禁患者术后尿失禁的患病情况。结果:264例患者有效完成问卷,其中全子宫切术组164例(62.1%),对照组100例(37.9%)。术后1年时,全子宫切除术组的UI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而长期随访发现两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3年、5年和7年,全子宫切除组患者的UI患病率分别为8.5%(14/164)、9.7%(10/103)、12.2%(10/82)和16.7%(10/60)。全子宫切术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等症状的术后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迫性尿失禁较压力性尿失禁常见。多因素分析发现,多产为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87,95%CI为1.12~13.33)。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增加术后UI的短期发病风险,以急迫性尿失禁为主,长期尿失禁患病率随随访年限延长逐渐升高,产次为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