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体格生长状况的横断面调查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Pediatrics(2020)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状况.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于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有资质的发育行为专科医生诊断的ASD专科病历数据库,采集在疑似(<2岁)和诊断ASD时常规体格测量等检查数据,疑似ASD的幼儿随访到2岁后诊断.体格测量结果 依据WHO儿童体格参考标准转化为年龄相应的体重、身长/身高、BMI的Z值,用于体格生长状况评价.BMI Z值>+2 SD为肥胖、<-2 SD为消瘦,肥胖和消瘦统称为生长偏离.并行生长偏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ASD专科病历数据库511例连续样本进人本文分析,1~4岁420例(82.2%),~8岁91例(17.8%);男431例,女80例.总体ASD人群及1~4岁肥胖比例高于消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岁ASD人群肥胖与消瘦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男女童肥胖、消瘦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岁ASD人群生长偏离和消瘦发生率分别是1~4岁的3.3倍(95%CI:1.81~6.00)和5.64倍(95%CI:2.22~14.31).总体和1~4岁ASD人群相比,体重、身长/身高和BMI的Z值分布曲线较WHO儿童参考标准Z值正态分布参考线右移,向肥胖偏离;~8岁ASD人群BMI的Z值分布曲线峰值低,体型匀称比例下降,向+2 SD和-2 SD外延伸,向肥胖、消瘦偏离.结论 ASD儿童人群生长偏离既有肥胖也有消瘦,ASD学龄期儿童人群生长偏离发生率高于学龄前期儿童人群,且体型匀称比例下降,向肥胖和消瘦偏离.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