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G-ALL2008方案治疗303例儿童ALL诱导期感染并发症分析

Journal of China Pediatric Blood and Cancer(2017)

引用 1|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期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搜集2008年至2011年339例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诱导治疗期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标危组(SR)、中危组(MR)、高危组(HR)间感染差异、常见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分布.结果 303例患儿完成诱导治疗,36例未进入统计范围,包括16例曾院外治疗,10例诊断后放弃治疗,7例在诱导治疗中期放弃治疗(其中3例患儿初诊时伴有肺炎),2例混合白血病,1例T细胞型且合并肾衰竭放弃治疗.SR 151例,男96例,女55例,性别比1.75∶1,中位年龄4(1 ~9)岁;MR 81例,男46例,女35例,性别比1.31∶1,中位年龄6岁(6个月~14岁);HR 71例,男47例,女24例,性别比1.96∶1,中位年龄10(1~15)岁.195例患儿诱导期出现感染,总感染率为64.36%(195/303),三组感染率分别为64.9%,64.19%,63.38%,差异无显著性(P =0.996).感染相关死亡率3.63%(11/303).110例患儿感染部位明确(110/195,56.41%),发生频率依次为呼吸道、血液、口腔、消化道、皮肤和软组织,发生率分别为82.72%、30%、11.82%、6.32%、2.72%.疑似真菌感染37.43% (73/195),病原菌明确的感染为42例次(42/110,38.18%),G=菌感染29例次(29/41,70.73%),G+菌感染12例次(12/41,29.27%),真菌感染1例.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CCLG-ALL 2008诱导化疗在各组间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种类以G-为主;感染多发生在诱导治疗中期;低龄患儿、粒缺及粒缺持续时间是感染高危因素,感染无性别差异.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