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研究

wf(2016)

引用 0|浏览1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cT1N0M0期)肺腺癌EGFR突变的临床、病理及高分辨率CT(HRCT)相关因素,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且术后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完成EGFR基因突变状态检测的82例cT1N0M0期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学及HRCT特征在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中的差异;相关因素的界值采用ROC曲线确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2例肺腺癌中发生EGFR基因有效突变53例,非有效突变(包括野生型、无效突变)29例。EGFR有效突变组与非有效突变组在性别(P=0.017),年龄(P=0.005),吸烟与否(P=0.004),是否为乳头为主型(P=0.048),病灶大小(P=0.01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OR=6.852,95% CI 1.985~23.652,P=0.002)为cT1N0M0期肺腺癌EGFR基因有效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1N0M0期肺腺癌中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病理亚型为乳头为主型和病灶≥1.6 cm者出现EGFR有效突变概率较大。对于具有这些因素的cT1N0M0期肺腺癌患者,可考虑推荐于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