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开展现状——一项基于110家医院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China Oncology(2019)

引用 3|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乳腺癌诊疗现状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开展情况.方法:选取全国范围内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疗机构,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医师及其所在科室和医院的基本情况、2017年乳腺癌手术开展情况,以及对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相关热点问题的具体决策.结果:80.9%的受访医院使用常规病理学指标作为预后评价工具,多基因检测工具的使用比例不到20%.对于T1a期患者,48.2%的医院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患者采用靶向治疗,77.3%的医院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采用辅助化疗,蒽环类药物序贯紫杉类药物方案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对于高复发风险的患者,70.9%的受访医院主张密集化疗,但大部分医院的实际实施比例不到20%.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主张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长至10年的医院占一半以上.绝经后患者联合应用双膦酸盐的比例在40%以内,绝经前患者使用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的比例总体也在40%以下,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是OFS的公认联合药物.结论:目前国内医院使用多基因预后预测工具的比例较低,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决策较为保守,密集化疗、OFS和双膦酸盐等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应用比例较低.蒽环序贯紫杉方案和AI的临床应用已形成共识,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长也成为新的趋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