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0)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单纯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对开通各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接受单纯血管内或复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24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经DSA明确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或颈内动脉残余管腔存在难以测量的严重狭窄,并伴有远端管腔塌陷、前向血流延迟.依据DSA结果,结合颈内动脉的闭塞节段、残端形态、远端管腔血流、侧支循环等特点,将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程度由轻至重分为5型(Ⅰ~Ⅴ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24例患者分为单纯血管内治疗组(81例)和复合手术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治疗各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Ⅰ、Ⅱ、Ⅲ、Ⅳ、Ⅴ型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占比)分别为96.6%(28/29)、93.8%(30/32)、86.7%(26/30)、70.8%(17/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5,P<0.01).单纯血管内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低于复合手术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0%(64/81)比95.3%(41/43),χ2=5.778,P=0.016],两组Ⅰ、Ⅱ、Ⅲ、Ⅳ型血管成功再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纯血管内治疗组患者发生过度灌注4例,其中有1例发生脑出血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4.9%(4/81);复合手术治疗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过度灌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3)术后6个月随访成功再通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组和复合手术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率分别为6.2%(4/64)和4.9%(2/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结论 对不同程度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成功再通率随慢性闭塞分型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手术治疗可能更有优势,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在安全性及再狭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