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低CD4+T淋巴细胞艾滋病病人筛查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和隐球菌荚膜抗原的临床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2019)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地区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艾滋病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筛查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和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36例艾滋病病毒1型阳性且CD4细胞<100个/μL的初诊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马尔尼菲蓝状菌特异性甘露糖蛋白(Mp1p)和半乳甘露聚糖(GM)及CrAg,分析这些检测抗原的临床意义.结果 236例病人,男194例,女42例,平均年龄(41.21±13.13)岁,CD4细胞计数均<100个/μL,中位数24个/μL.检测Mp1p阳性者46例(19.49%),GM阳性38例(16.10%),CrAg阳性8例(3.39%).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与≥50个/μL组比较,有临床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其外周血Mp1p和GM抗原阳性率更高(P均<0.05),但CrAg抗原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共44例Mp1p阳性、38例GM阳性及8例CrAg阳性病人接受病原检测,分别97.73%(43/44)、78.95%(30/38)发现马尔尼菲蓝状菌,62.50%(5/8)发现新型隐球菌.共131例Mp1p阴性、137例GM阴性及167例CrAg阴性病人接受病原检测,分别4.58%(6/131)与13.87%(19/137)发现马尔尼菲蓝状菌,无一例发现新型隐球菌.Mp1p阳性组和CrAg阳性组1年时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均<0.05),但外周血GM阳性组和阴性组12周及1年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我国南方低CD4细胞艾滋病病人接受HAART前筛查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和CrAg,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