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状态下Wistar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稳定性研究

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2017)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麻醉状态对Wistar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只8~10周龄Wistar大鼠,麻醉后于初级视皮层对应位置硬脑膜表面埋置记录电极,于鼻骨处埋置参考电极.对麻醉状态下的大鼠采用时间频率为2 Hz和空间频率为0.04 c·d-1的黑白翻转棋盘格刺激,记录相同时间段内的PVEP及基线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根据EEG功率频谱分析将麻醉分为多个阶段,比较不同阶段大鼠PVEP振幅及峰值期的稳定性.结果 麻醉状态下大鼠的EEG可以根据功率频谱图分为delta波为主的慢波睡眠期(0.1 ~3.0 Hz)、过渡期(3.1 ~4.4nz)、theta波为主的浅睡眠期(4.5~6.0 Hz).三个阶段的PVEP振幅分别为(20.55±8.32) μV、(32.25±4.86) μV、(28.12±4.79) μV,振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49%、15.08%、17.04%.结论 不同的麻醉状态下记录到的PVEP的振幅及峰值期稳定性不同.记录麻醉动物的PVEP时,应当同时监测实验动物的EEG活动情况,并且建议在EEG活动表现为浅麻醉状态时进行.
更多
关键词
rat,visual evoked potential,anesthetized stat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