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术后屈光状态分析

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2015)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 1000 g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的眼位、注视功能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 g、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的32例(64眼)患儿,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检查其注视功能、眼位,并散瞳验光.按治疗前眼底有无纤维增殖进行分组,观察两组屈光性弱视发生风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32例64眼中近视眼者29眼(45.3%),近视度数为-0.75~-4.00(-2.03 ±0.71)DS;远视眼32眼(50.0%),远视度数为+1.00~+4.00(+ 1.78 ±0.76)DS;存在或合并散光者28眼(43.8%),散光度数为1.00~6.00(2.39±1.13)DC.所有患儿均为正位眼且中心注视,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75.0% (12/16);无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25.0% (4/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出生体质量<1000 g早产儿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表现出中心注视及正位眼,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发生屈光性弱视的风险大于无纤维增殖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