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 VEGF治疗期间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

Guoji Yanke Zazhi(2016)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变化,确定临床与视力预后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方法:前瞻性、开放性研究。临床确诊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0例50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 ETDRS )视力表测量矫正视力,同时行眼压、检眼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及三面镜作相应检查。治疗前患眼EDTRS视力表视力0~69个字母,平均视力29.69±13.46个字母。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lL,每月随访,观察抗VEGF治疗期间的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确定与视功能相关的脉络膜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玻璃体腔注射2.47±2.23次。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提高13.62±8.98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治疗前、治疗后1、6、12lo,患眼平均SFCT分别为81.48±61.62、79.63±60.98、77.92±61.26、78.34±59.48μl,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9±8.93、3.68±7.42、3.16±6.95μl。治疗后1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治疗后6、12 lo平均SF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61,P<0.05)。24眼(48%)复发,平均每眼复发1.39±1.23次,SFCT自治疗后1lo的75.7±51.6μl到复发时的84.4±55.9μl (比治疗后1 lo 的厚度增加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6眼(52%)无复发眼,治疗后1lo 85.3±52.7μl,6lo 83.6±50.5μl及12lo 84.2±54.2μl ,各时间点SFCT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的改变(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lab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抗VEGF治疗(雷珠单抗注射)使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 SFCT 下降,而CNV复发时表现为SFCT增厚, SFCT的增厚可能是CNV活动期的评估指标。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athologic myopia,ranibizumab,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arly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