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空气填充及俯卧位一天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Chinese Journal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2020)

引用 2|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观察25G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25G +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且手术后保持俯卧位1 d的IMH患者作为空气组;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25G +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25%SF 6填充以及手术后保持俯卧位3 d的患者作为SF 6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logMAR BCVA、黄斑厚度、眼压、裂孔直径、眼轴长度以及IOL眼数和裂孔分期情况等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7 d及1、3、6个月复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裂孔闭合率、视力恢复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 2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空气组、SF 6组分别纳入39例39只眼、30例患者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 t=-1.63 )、性别分布( χ 2=0.03)、logMAR BCVA ( t=0.39 )、黄斑厚度( t=-0.93 )、眼压( t=-0.31 )、裂孔直径( t=-0.70 )、眼轴长度( t=-0.56)、IOL眼数( χ 2=0.13)以及裂孔分期分布( Z=-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空气组39只眼中,裂孔闭合35只眼,裂孔闭合率为89.7%。SF 6组30只眼中,裂孔闭合2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001, P=0.970 )。空气组39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23、10、6只眼;SF 6组30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8、6、6只眼。空气组视力改善的比例略低于SF 6组,但两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08 , P=0.93 )。空气组、SF 6组气体平均吸收时间分别为(8.54±1.74)、 (31.10±3.20)d,空气组气体吸收速度较SF 6组更快。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空气组、SF 6组分别有2、3例患者于手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25G + 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IMH与常规术式获得的裂孔闭合率和视力改善无明显差异。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Retinal perforations/surgery,Vitreoretinal surgery,Air,Prone position,Treatment outcom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