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促成骨作用的体外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ical Research(Electronic Edition)(2018)

引用 3|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的体外促成骨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A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进行鉴定;超速离心法收集/去除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法及粒径分析法鉴定所获取的外泌体;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对成骨的影响.SPSS 20.0软件、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所获取的原代BMSC和ASC符合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特征.CCK-8实验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A450值存在差异(F=157.74,P=0.001),BMSC增殖条件培养基组A450值(2.71 ± 0.15)高于对照组(1.95 ± 0.11);去外泌体组的A450值(2.28 ± 0.34)低于条件培养基组.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各处理组中的迁移细胞数存在差异(F=46.79,P=0.001),条件培养基组迁移细胞数(51.6 ± 1.3)高于对照组(28.6 ± 1.4),去外泌体组迁移的细胞数(37.2 ± 2.2)低于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的ALP活性存在差异(F=78.43,P=0.001),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为(310 ± 11),高于对照组(200 ± 24),去外泌体组ALP活性为(240 ± 19)低于条件培养基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各处理组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FALP=32.30,PALP=0.001;FRUNX2=26.78,PRUNX2=0.001).结论 成骨诱导后大鼠ASC条件培养基及其中的外泌体能够有效的促进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向分化,具有体外促成骨作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