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矫治不同加力方式关闭拔牙间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Journal of Clinical Stomatology(2019)

引用 2|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建立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舌侧矫治关闭拔牙间隙时颊腭侧不同加力方式和不同牵引钩长度对牙周膜应力情况和牙齿移动趋势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A组单纯腭侧加力1.5 N、B组颊侧1.0 N+腭侧0.5 N、C组颊侧0.5 N+腭侧1.0 N、D组颊腭侧各0.75 N 4种加力方式,并结合2 mm、3 mm、4 mm、5 mm 4种长度牵引钩,建立16组工况.分析比较颊腭侧不同加力方式和不同牵引钩长度对牙周膜的应力分布和牙齿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A组牙周膜应力值均高于其余3组.其余3组中,牙周膜最大应力值随着牵引钩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工况D4牙周膜最大应力值最低.除去A组,其余3组中,中侧切牙X轴方向位移值均随着牵引钩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舌倾得到改善,其中工况D4前牙舌倾趋势最弱.颊腭侧同时加力组较单纯腭侧加力组,水平向和垂直向的"拱形效应"显著改善.结论:在舌侧矫治系统关闭拔牙间隙时采用颊腭侧同时加力,并延长牵引钩,能降低牙周膜应力水平,有效改善前牙舌倾,利于牙齿的整体移动趋势.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