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的MRA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adiology(2017)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责任血管自发性再通发生率、发生时间、梗死模式以及再通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共44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脑梗死病例,其中男279例,女162例,年龄31~90岁,平均(63.17±10.10)岁.所有脑梗死病人均进行了常规MRI、DWI及MRA检查.依据MRA上显示梗死灶责任血管有无狭窄将全组病人分为再通组和非再通组.2组间病人年龄、自发病初至MRA检查时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病人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441例病人中有300例(68.03%,男192例,女108例)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非再通组;141例(31.97%,男87例,女54例)未见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为再通组.脑梗死后血管自发性再通的发生率为31.97%.2组间病人年龄、性别、病变侧别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通组的自发病至MRA检查时间明显小于非再通组(P=0.002).2组病人中单一梗死模式均较混合梗死模式多见,其中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模式最多见.再通组病人3 d内再通比例为90.07%,3~7 d再通比例为9.93%.结论 闭塞血管自发性再通率约为30%,再通多发生在脑梗死前3 d内,再通比例达90.07%,终末支小血管再通率高.了解脑梗死后脑血管自发性再通有助于避免过激治疗.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