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的抗肝癌谱效关系研究

China Pharmacy(2020)

引用 0|浏览6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与其体外抗肝癌活性的谱效关系,并初步明确其抗肝癌活性成分.方法:在已建立10批CⅡ-3样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UHPLC-Q-TOF/MS),通过标准品和相关文献定性鉴定各色谱峰对应的化合物;以各批CⅡ-3样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抗肝癌活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建立并分析指纹图谱与抗肝癌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10批CⅡ-3样品的UHPLC指纹谱图中有共有峰25个,指认出其中10个,分别为环(酪氨酸-脯氨酸)(峰24)、环(甘氨酸-苯丙氨酸)(峰15)、次黄嘌呤(峰3)、腺嘌呤(峰7)、苯丙氨酸(峰10)、肌苷(峰11)、N-乙酰多巴胺(峰16)、环(脯氨酸-丙氨酸)(峰13)、2-羟基马尿酸(峰22)、环(脯氨酸-丝氨酸)(峰6).10批CⅡ-3样品对HepG2细胞的IC50为70.550~200.303μg/mL.25个共有峰中,以抗肝癌活性的GRA分析关联度(r)排序为峰20>23>24>15,且其r值均大于0.7;以OPLS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排序为峰23>18>15>24>7>14>6>2>20,且VIP值均大于1,其中峰7、15、20、23、24的标准回归系数均大于0,峰2、6、14、18的标准回归系数均小于0.联合分析显示,CⅡ-3样品抗肝癌活性主要成分依次为峰20>23>24>15.结论:CⅡ-3中两个未知化合物(峰20、23)和环(酪氨酸-脯氨酸)(峰24)、环(甘氨酸-苯丙氨酸)(峰15)可能是其抗肝癌活性的主要成分.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