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麻醉方法的改良研究

wf(2016)

引用 3|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比较3种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探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改良方法。方法:315例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06例)、B组(104例)、C组(105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利多卡因局麻的方法,B组患者采用哌替啶联合雾化利多卡因的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C组患者采用三通连接管连接喉罩及靶控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全麻的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比较3组患者检查前与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呼吸频率、麻醉优良率、依从率、体动呛咳率和痛苦记忆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检查中的SaO2较检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SaO2均无明显改变。3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改变。A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B、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与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较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麻醉效果好、安全、舒适度高,且患者易接受,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更胜一筹,但费用较贵,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