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3例喹诺酮类药物致ADR/ADE的帕累托图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Evaluation(2019)

引用 1|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对北京市ADR监测中心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整理,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类型及转归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8503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1.43,21~30岁(17.48%),51~60岁(16.62%),31~40岁(15.82%),71~80岁(13.30%),61~70岁(13.08%)5个年龄段报告占比大;ADR/ADE涉及喹诺酮类药物中10个品种,其中左氧氟沙星最多(68.01%),其次为莫西沙星(28.38%);引起ADR/ADE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3.55%)、胃肠疾病(13.18%)、神经系统疾病(11.53%)和用药部位疾病(9.69%)相关的ADR/ADE例数较多;严重ADR/ADE报告206例,其中死亡13例;未合并用药7205例(84.73%),合并用药1298例(15.2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有一定关系.此外,在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强青年人用药的安全及风险意识.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