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ournal(2018)

引用 4|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研究设计为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就诊和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为5 mg/d,2周内加至10~20 mg/d).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分别行HAMD评分(HAMD评分减分率≥50%为有效)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检测. 结果 共95例患者完成4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中男性38例,年龄21~64岁,平均(39 ± 12)岁;病程14~60个月,平均(32 ± 12)个月;女性57例,年龄20~64岁,平均(38 ± 13)岁;病程12~54个月,平均(28 ± 12)个月.治疗第4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9.1 ± 3.3)分比(21.8 ± 3.4)分,t=26.125,P<0.001],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1.14 ± 1.22)s比(11.66 ± 1.41)s,(29.45 ± 5.24)s比(31.28 ± 5.64)s,(20.32 ± 2.08)s比(21.15 ± 2.21)s,均P<0.05],FIB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92 ± 0.28)g/L比(2.01 ± 0.34)g/L, P<0.05].不同性别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女性患者PT、TT增加值和FIB下降值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均P<0.05).治疗后有效组患者(80例)PT、TT、APTT增加值以及FIB下降值与无效组患者(15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1例24岁女性患者经艾司西酞普兰15 mg/d治疗1个月余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对女性患者影响更为明显,有增加出血的风险.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escitalopram,coagulation function,depress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